晚 晴
唐·李商隱
深居俯夾城,春去夏猶清。
天意憐幽草,人間重晚晴。
并添高閣迥,微注小窗明。
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。
1.譯文:在久雨轉晴的一個傍晚,一個深居簡出的人站在高處往下看城門內的甕城,春天已去,正值清和氣爽的初夏。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經受了雨水的長期浸沒,終于得到了老天的垂簾,人世間也云開霧散,雨過天晴了。詩人登上自己的樓閣向遠處望去,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戶照入樓閣。此時的鳥巢已被曬干,鳥兒輕捷自由地飛回了窩巢。
2.作品簡介: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(chuàng)作的一首五言律詩。這首詩描繪雨后晚晴明凈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,表達出詩人欣慰喜悅的感受和樂觀開朗的胸襟,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緒心態(tài)?!巴砭Α彪m然短暫,但是詩人十分珍惜,從中可以窺見作者此時積極樂觀的心態(tài),所以才會有“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”的振奮。
3.作品賞析:首聯(lián)說自己居處幽僻,俯臨夾城,時令正值清和的初夏。初夏多雨,久雨轉晴,傍晚云開日霽,萬物生輝,人也清爽。這種景象與感受,本就普遍景色。詩人的獨特處,在于既不泛泛寫晚晴景象,也不作瑣細刻畫,而是獨取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,虛處用筆,暗寓晚晴,并進而寫出他對晚晴別有會心的感受。
頷聯(lián)說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,忽遇晚晴,得以沾沐余輝而平添生意,詩人觸景興感,忽生“天意憐幽草”的奇想。這就使作為自然物的“幽草”無形中人格化了,這就自然引出“人間重晚晴”,而且賦予“晚晴”以特殊的人生含義。晚晴美麗,然而短暫,人們常在贊賞流連的同時對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與悵惘。然而詩人并不顧它的短暫,而只強調“重晚晴”。從這里,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的事物的感情,一種積極、樂觀的人生態(tài)度。
頸聯(lián)寫得渾融概括,深有托寓,頸聯(lián)則轉而對晚晴細致的描畫。這樣虛實疏密相間,詩便顯得弛張有致,不平板,不單調。雨后晚晴,云收霧散,憑高覽眺,視線更為遙遠,所以說“并添高閣迥”。這一句從側面寫晚晴,寫景角度由內及外,下句從正面寫,角度由外及內。夕陽的余暉流注在小窗上,帶來了一線光明。因為是晚景斜暉,光線顯得微弱而柔和,故說“微注”。盡管如此,這一脈斜暉還是給人帶來喜悅和安慰。這一聯(lián)通過對晚景的具體描繪,寫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,把“重”字具體化了。
尾聯(lián)寫飛鳥歸巢,體態(tài)輕捷,仍是登高覽眺所見。“巢干”“體輕”切“晴”,“歸飛”切“晚”。宿鳥歸飛,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,這里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托。古詩有“越鳥巢南枝”之句,這里寫越鳥歸巢,帶有自況意味。如果說“幽草”是詩人“淪賤艱虞”身世的象征,那么,“越鳥”似乎是精神振作的詩人的化身。
《晚晴》的寫法更接近于“在有意無意之間”的“興”。詩人也許本無托物喻志的明確意圖,只是在登高覽眺之際,適與物接而觸發(fā)聯(lián)想,從而將一剎那間別有會心的感受融化在對晚晴景物的描寫之中,所以渾然天成。